•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业故事:从双创课堂走进高校孵化器

    发布时间:2019-07-30
     “到现在说起创业,周围好多人还是挺不理解的。”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系2011级本科生谢秋晨说。
        大学实习期间,谢秋晨发现国内医院现行的饮食医嘱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等患者,门诊医生只能叮嘱不能吃什么,配合蛋白粉和处方药方案,因为口感差,一些患者为此不愿配合治疗。”10月10日,在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第三届开放日现场,谢秋晨在介绍其AI医疗创业项目“肾病饮食助手”时如是说道。
        借着2018全国双创周的火热,高校双创成果也在各地扎堆巡礼。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开设双创教育课的高校已达82%,设立双创资金12.2亿元。
        双创要升级,双创教育是否跟上了?此前,社会上对于“创业是否教得会”早有争论,在不少上一辈父母眼中,创业至今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胡闹之举”,更有人忧虑,高校创业教育会导致“人人争当CEO”的局面出现。
        新经济、新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创业?推行多年的素质教育和高校改革能否以双创为契机,推导出一套适应高质量发展、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版“九败一胜”
        谢秋晨的办公室位于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下称“复旦创院”)办公楼内。2015年12月成立的复旦创院在此设立了校内苗圃孵化器。
        2017年,谢秋晨与同学的首个创业项目——基于可穿戴心电设备的应急反应系统“一键呼救”院前急救产品第三批入驻孵化。截至目前,先后47个项目入驻学院孵化,其中8个团队于2017年获得了共计1040万元的天使投资。
        作为复旦推进双创教育、培养双创人才的主要单位和管服平台,创新创业学院开设了近70门双创课程,涉及高分子材料、计算机、医学等,维度横跨校内几乎所有的学科体系。加上来自社会及创院“苗圃计划”校友捐赠的双创基金、各类创业赛事、讲座培训、投融资对接,共同组成了一套当前国内高校的典型双创生态。
        2016年1月,腾讯与上海杨浦区政府合作的腾讯众创空间(上海)启动运营。除了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场地租金,无论是云服务的迁移、AI开放平台的能力调用,“甚至帮助孵化团队找到第一个客户,都是有可能的。”腾讯众创空间(上海)运营总监谢蒂称。
        复旦创院教师郑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业离校后,被推荐的学生项目还能在复旦科技园等校外基地获得为期半年的免费孵化,之后就将真正走向市场化。
        一旦出校,大学生创业就将接受真实考验。记者在五角场地铁站内看到,学校周边某商务楼内的3-10人办公空间每月租金在8000元以上。腾讯众创空间(上海)某孵化企业CEO亦告诉记者,初创企业每月需要承担的开销成本,多在几万甚至十几万不等。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钟辉在校内外成立了一家设计中心,近两年里,团队陆续承接了不少项目,包括偏远省市的设计扶贫、上海智慧公交候车亭系统的设计开发等
        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教师以自主创业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同时鼓励带领学生双创
        在承接方案时,上师大团队与其他设计公司无异,一样要经历客户比稿。上师大研究生周雪晴告诉记者,“比如,你不能简单告诉客户‘我不喜欢’,你必须说出为什么,我们做设计时非常严谨。
        对于AI医疗的高门槛,谢秋晨也颇为清醒,“真正靠谱的项目至少要四五年,就像研制新药一样,周期在这里,医疗本身是有公益属性的,无法短期获得回报。”
        被视为连续创业者典范的美团创始人王兴,十年创业历程曾被总结为“九败一胜”。资金、团队、技术、一旦某个环节断链,创业者都可能随时倒下。开放日结束后,谢秋晨在校内的咖啡馆忙于谈合作、见客户,大学生创业早已与真实的商业世界联网,残酷有如“九败一胜”。
        创业教得会吗
        对于双创教育,社会上有人提出怀疑:创业能“教”会吗?
        “很多人没经历过,因而觉得课上教的东西离我很远。”谢秋晨认为创业无论大小,必须得“先有个项目”,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不过,他确实将创业以来的一大获益归结为“实实在在的课程教育”,“比如请校友教我们写商业计划书、做财务三张表,不同于传统教学,更接近实战。”谢秋晨说。
        这学期结束,1994年出生的谢秋晨就将结束创业休学、直接毕业,因为学分、实习都已修完,外加一篇论文和三个发明专利
        谢秋晨已然身怀“十八般武艺”:与队友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发RCT助手(随机对照试验),将医生的临床思维写进算法逻辑,科研效率更快、准确率更高、结果更有说服力;业余时间则延续高中期间的计算机比赛经历自学编程。
        上海师范大学的智慧公交候车亭系统已开始试点。周雪晴和老师、队友前期梳理了用户需求、结合实地勘察,使得站牌在方向设计上既能分散人流、又不会遮挡视线。
        理工科出身的美术生周雪晴从本科起明确了自己在工业设计领域的长期方向。在她看来,设计和科学都是探求美的过程,“科学家研究DNA结构,本质也在探求美”。她将在毕业后加入其导师开设的校外设计中心。
        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学科大学生,谢秋晨、周雪晴属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下的典型多学科融合型人才。
        周雪晴推崇日本知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从很小的一个痛点引出深入思考”。谢秋晨则认为高举高打、烧钱补贴的互联网创业打法不适合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基础源头学科,“算法上还需要持续改进”。
        他们将创业看做是一种个人能力和人生可能的探索。“未来可能会继续创业,但更可能回到医学院深造。不变的是不断掌握新技术、赋能仍旧传统的医疗行业。”谢秋晨说。
    上一篇: 创业公司选择孵化器应该注意哪些坑? 下一篇: 广西南宁市再添4家创业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