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文化

    千年古城奏新声

    发布时间:2022-07-08
          来源:江西日报

           一座千年古城,如何涅槃新生?

      地处湘赣边陲的永新县,以持续多年的“城市更新”行动告诉世界:一座既不临海,又不毗邻大城市的标准中国小县城,完全可以通过秉持“绣花式”管理、“针灸式”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理念,以“小尺度”、“渐进式”、“微改造”的更新模式,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愁。

      回望数年前的永新,她的魅力与困境并存——作为千年古城,她的人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深厚、生态条件优越。城市布局山环水绕、形胜独特、传统街巷基本留存,整体肌理保存完好。而作为并不发达的边陲县城,她也受到基础设施陈旧、人居环境杂乱、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老城区功能缺失等“城市通病”的困扰。

      从2019年起,永新县先后实施“重见永新”老城改造项目、大美秀水文旅综合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开展“针灸式”改造,以点带面激发旧城活力,让当地的资源、文化、产业等优势重新焕发光芒,向世界奉献出一座“全新”的古城。

      高端设计+动态规划

      ——因地制宜更新城市

      一片数年前陈旧破败、毫无特色的老街区,如今变得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的油纸伞“盛开”在街道上空,现代艺术感十足的新建筑与原有的传统屋舍相映成趣,分布在街区各处的三角梅、南天竹、常春藤等花卉,掩映着小巷中的文创店铺。这里已成为集中展示永新红色文化、地方民俗、美食文化和美好生活新姿态的网红打卡地。

      以永新古城为对象的“重见永新”老城改造,是永新县2019年开启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该县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古城进行高端设计,构建了一支高规格、跨领域的大师研究团队,将策划、规划、景观、建筑、文化、产业、运营等多重要素置于同一平台推进,以“大师面对面”的方式,勾勒出一张整体性的发展蓝图。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永新始终遵循‘针灸式’改造的模式,对城市特定地点进行小范围、小尺度的改造,达到梳理城市脉络、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功效,从而激发地区发展潜能,带动周边功能、环境、经济、社会活动,推动地区发展。如在‘重见永新’老城改造过程中,通过共同缔造、众志众创的方式,不仅营造出全新的城市形态,更形成了畅通的‘邻里经络’,让新旧社群在古城共融共生。”永新县委书记郑军平说。

      在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围绕“山—水—城”的城市建设框架,以文化为引领,挖掘永新传统营城智慧——因山为屏、理水塑城、依势筑城、修文荣城、聚市兴城、立标识城等六个基本法则,作为当代古城更新营建的理念源泉。他们在古城中选取代表性节点进行微观改造,通过街景重构、风情打造、花艺空间营造等方式带动古城环境提升,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优质生活、旅游环境。

      同时,在高端设计总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古城改造项目充分考虑永新习俗、居民喜好、现状出入等具体情况,对多个项目节点进行动态规划和调整。对于不愿迁离旧宅的居民,项目指挥部在请专业人士确认房屋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尊重群众选择,仅对房屋进行轻型外装改造,不改变原有建筑的结构、门窗位置和墙面材料,让整个项目呈现出“上接天线、下纳地气、中聚人脉”的丰富形态。

      如今,经过因地制宜更新后的永新古城,正以多彩的姿态与温暖的情怀,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

      政府谋划+群众参与

      ——共同缔造全新生活

      荡漾的碧波、整洁的巷道,青石板路映衬着古朴的护栏。走进永新县秀水河畔北干渠段,秀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以前这条路没硬化,下雨天根本走不了,污水横流,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居民肖红梅说,“现在经过政府的改造,环境越来越美,我们感觉住在了景区里!”

      这段全长约5公里的秀水河岸,现在已是一条纵贯全城的“金腰带”。2020年,永新县引入总投资近3亿元的“大美秀水”文旅综合项目,沿秀水河两岸规划建设系列景观带,对河两岸年代不一、风格各异的老建筑全力做好“改”字文章。小区居民楼换上了统一的白墙、灰瓦、红窗栏,增设了景观树和路灯,垃圾场改建成了免费的停车场,一座跨秀水两岸的永安桥新建起来,结束了两岸居民“串门必绕路”的历史。

      在“大美秀水”打造期间,永新县充分征求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意见,根据人大代表提出在秀水河治脏、治乱、治差、治水、治污的基础上展示当地红、绿、古文化的建议,因地制宜布局“秀水书院”“枕河人家”“寻味秀水”“秀水雅集”“忠义诗廊”“和子夜歌”“幸福港湾”“将军故里”秀水八景,实现了文化历史与城市风光的高度融合。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负责筹集资金、整合各项行政力量,专业的建筑设计师、街区风情设计师、园林设计师负责项目的艺术化改造,周边居民则全程参与其中,让城市中‘新’‘老’元素共生融合,实现了由外而内的全方位更新。”永新县县长古秋云说。

      红色文化、非遗文化、餐饮文化、民宿文化……今天的“大美秀水”街区,深度融合的商业业态,丰富多彩的社群生活、守望相助的邻里亲情,纷纷伴随着环境的提升而重新点燃。一种全新的生活,已在此悄然开启。

      业态导入+政策加持

      ——长效机制点亮未来

      “我们小区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脏乱差,现在洁净美,过去无人管事,现在物业公司上门服务,不仅‘面子’美了,‘底子’更美!”江西第二机床厂老旧小区居民左某由衷地感慨。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机厂老旧小区,是我国“三五”时期兴建的国营江西第二机床厂的技术骨干、工人及他们家属居住地,包含着两代人的回忆。2020年,永新县投资501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小区整体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对基础设施、居住环境进行修整提升,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同时,在社区协助下成立小区业委会,引入物业公司,规范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服务内容,公开了收费标准,让居民真正“当家作主”。

      城市更新,绝不是“一日之功”。如何既能“建好”,更能“管好”,考验着地方政府打造长效机制的智慧与魄力。永新县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将多元业态导入更新后的区域,全力做好城市更新“后半篇文章”。

      在“大美秀水”项目里,清扫保洁、市政维护、园林修剪、路灯维修等后续管理的支出费用,从县城控集团招租的儿童游乐园、水上餐厅、音乐酒吧的房租中列支,不仅形成了可持续循环机制,又做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一举多得。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改造后的“重见永新”老城街区,当地以文化为依托,策划贯穿全年的事件活动,通过“重见永新非遗设计周”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活化非遗、塑造古城IP,并联动本地居民与社群,形成可持续的文化氛围。伴随永新古城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当地社团等主动参与古城的建设、经营,形成了吸引返乡大学生回归、本地人才就地创业的良好局面,原本沉寂的古城变成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秀场”。

      结 语

      以高端设计与亲民规划赋予古城新的灵魂,以群众共建共享保留古城的韵味和温暖,以长效机制开启古城新的未来,永新县的城市更新之路,走得脚踏实地而又极富创造性。

      如今,这座历史红、生态美、人文厚重的千年古城,正逐渐告别“褪色”的传统印象,迎来更具现代感和未来感的城市定位。放眼今日永新,古老与新潮在这里汇聚,创造与传承在这里交融,一曲生动的城市之歌,正铿然奏响。(李吉江)

    上一篇: 运用好红色资源 传播好红色文化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