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社会学对于老年化社会有三个阶段的定义描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7%-14%时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到了14%-20%则被称为“老龄社会”,而超过21%就被称为“超老龄社会”了。
2015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3.6亿,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2016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不仅已经处在老年社会的第一阶段“老龄化社会”,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最终可能导致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入不敷出。
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经验看,一方面,社会经济越发达,生育成本越高涨,也会抑制生育意愿,另一方面,生育意愿一旦下滑就很难挽回。
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将会逐步步入更深结构的老年化。这种状态世界其他国家早已浸入其中,所以我们也不必恐慌。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日本是我们提前观察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窗口。
日本,1967年左右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1970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1995年则晋升为老龄社会,2007年则步入超老龄化社会。
2015年9月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数字发布的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了26.7%,甚至连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已经超过了7%,日本厚生省人口研究所的预测是到2035年时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会占到1/3。
至2016年,日本的5000万个家庭中,含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占比达48.4%,日本60岁/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33.7%、27.3%,老年抚养比达到45.2%。
老龄化加剧使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国民负担率加重。随着老龄化加重,日本人均社保支出15年内增长了50%,其中老龄化相关支出占比从1975年的33%提升到2015年的68%;养老金参保人和受益人之比由1987年的2.85下降到2016年的1.38,养老金账户余额在21世纪初达到高点后开始下滑;介护险制度也出现了高龄参保者比例上升,介护服务使用人数、费用支出增长迅速等问题。
日本政府通过延迟退休、提高税收和保险缴费率的方式来平衡收支,国民负担率(税收和社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70年代的24%提升到当前的43%。
日本的养老产业,经过政府、行业、商业机构的不断磨合,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服务产业,使得他们的平均寿命连续20年排名世界第一。
那么,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又是怎样的呢?
经过数十年发展,日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层次为国民年金(又称基础年金),覆盖全体国民,凡20岁以上60岁以下、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参加国民年金保险。又分为养老年金、残障年金、寡妇年金、母子年金和遗孤年金5种。
根据《国民年金法》,所有参加保险的公民都必须缴纳保险费,在缴纳一定年限的保险费后才能受领保险金。但对一些特殊对象,如无收入的老人、单亲家庭、残疾者、5人以下小工业者的被雇佣者等,则采用非缴费型福利年金制度,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
第二层次是与就业收入相关联的雇员年金制度,按照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分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其中覆盖5人以上私营企业职工的年金称为厚生年金,而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渔团体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参加的年金则统称为共济年金。截至2008年底,厚生年金加入者为3379万,共济年金保险加入者为457万,凡是加入第二层者全部自动加入第一层国民年金。
第三层次是可以任意加入的养老保险,主要是私人机关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养老金或公司养老金,包括厚生年金基金、适格退职年金、国民年金基金等种类,加入的条件是以加入了第一、第二层次养老保险为基础。至2008年底,厚生年金基金加入者为525万。
第一、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均由政府来运营并且带有强制色彩,人们通常称之为公共养老保险金,第三层次可由企业自主运营、公民自主参加,因而被称为非公共养老保险金。这样“三层并行”的基本机制,保证了全体国民都可以找到契合自己需要的基本养老保障。
在基本的养老保障实现之后,65岁以上的日本人又有三种主要的形态并行存在:(1)养老院(2)居家养老(3)社区互助。
日本政府将养老设施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型、健康恢复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国建设了约3100处健康恢复型养老设施和约3700处老年疗养医疗设施。此外,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老年人由于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以及一些特殊群体老人有个别需求,不少企业建设了个性化的商业养老院。
日本政府企业在建设养老设施时,十分注意专业化细节,如住宅居室设计、家居用品设计、餐饮配备、看护和服务人员培训等。由于每一个专业问题都涉及更为深入的细分领域,养老院的主办方往往将这些细节外包给专门企业。因此,养老设施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行业企业的发展,催生出一个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养老院经济”产业链。
由于养老院一般建在郊外,亲人探视不方便,老人会有一种“被社会遗忘”的感觉。因此,还有相当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主要的内容就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上门护理、上门帮助洗浴、日托护理等多种项目。家人如果上班、或者出去旅游,都可以把老人托付在这里,回来后再接走,在一定程度上既不加重家庭的负担,又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中日两国居家养老措施的最大差别,一是日本居家养老是以护理保险制度为基础,老年人利用居家护理服务时自己只负担10%的费用。我国居家养老,所利用的服务都需要自费,老年人负担很重。二是日本有专门支撑护理服务的专业职称及资格考试,专门人员等。三是日本居家福利种类很多,居家服务分13大类,而社区服务种类达6种。我国虽然近几年发展了社区老年护理,但由于支撑不足,仍然缺少实质性的服务。这些不足既是我国养老将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中可以积极布局的方向。
日本的一些介护服务公司,提供上门服务,介护人员和医生会到老人的家里为老人进行身体护理,并进行生活上的援助;日托介护服务,是介护人员早上将老人接到家附近的日托设施,并为老人完成健康检查、洗澡、吃饭、运动娱乐等服务,晚上再将老人送回家。
经过民间机构调研,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和残疾人普遍存在的困难是吃饭问题,一些社区互助组织设立了一个餐饮制作场所,专门为此类人群售卖廉价的便当。这种活跃于民间的非营利组织,由于扎根民间,他们对政府触及不到、又为人迫切需要的服务往往有着第一手的观察,并能寻找第一时间的解决之道。日本政府对这类组织采取的也是积极协助其发展的态度。
除了介护、医疗支持,由于独居的老人数量增长,针对陪伴宠物的医疗业务需求也会增长。对于陪伴宠物的选育、训练,也将成为未来养老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